
新湖南客戶端7月12日訊(通訊員 付勇 唐游光 何勇軍)7月12日,東安縣27.61萬畝早稻陸續進入成熟期,聯合收割機、旋耕機率先登場,拉開了今年"雙搶"大戲的序幕,機械化已經成為了該縣糧食生產的"壓艙石"。
東安縣端橋鋪鎮新屋村今年早稻播種面積915畝,57歲的唐劍清是村里最早的種糧大戶,從2005年開始,18年的種糧經歷,讓他深刻體會到了機種糧的輕松。
東安縣端橋鋪鎮新屋村種糧大戶唐劍清介紹說:"以前我們大戶種田,機械太少了,只能分片分品種種植,有些時候來不及了就插中稻,中稻收割之后,晚稻就插不下了,這個效率了太低了。"
2008年之后,唐劍清陸續投資50多萬元購置農機,到目前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種糧,今年他的80畝早晚稻可以實現7萬多元的純利。與此同時,唐劍清還加入了鎮里的農機合作社,自己干完了還能幫別人干,繼續增加收入。
"現在像我,這邊機器收,那邊挖水犁田,谷子送到家里去烘干,馬上可以銷售了,全程都是機械化,晚稻秧已經育好了,馬上可以機插機拋了,這對我大戶來說,省時、省工、省錢。"東安縣端橋鋪鎮新屋村種糧大戶唐劍清高興地講到。
東安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和全國產糧大縣之一。近兩年,東安縣大力實施"機械換人、穩糧興農"工程,政府、企業、合作社三方發力,補齊糧食生產機械化短板。尤其是今年,東安縣水務集團投入1050萬元,購置大型農機96臺,做為"農機增援隊",專門針對機械化相對較弱鄉鎮村開展糧食生產,并且以低于市場價25%的價格租賃給糧農使用。到目前,東安縣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85%以上,晚稻播種面積預計超過27.77萬畝。
責編:田文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